日期:[2013年10月22日] -- 今日永城 -- 版次:[A11]

人勤城美铸碧野乡村沃土 麦香粉郁出绿色民食为天

——永城市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王 鹏
   地处豫东平原的永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小麦生产种植提供了“天时地利”,全国的优质小麦品种、省农科院的科学种植技术、全国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在这片土地上集聚,吃苦耐劳、勤奋朴实的永城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将“人和”发挥到了极致,孕育了“中国面粉城”——永城;一条以“小麦——面粉——面制品”为产业链条的“白色经济”,犹如一艘银色的“航母”,正犁浪远航……
  
  自然条件优越 小麦产量连增
   “豫东明珠”——永城,位于淮河冲积平原的北部与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处,属黄淮平原腹地,国土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地理坐标东经115°58′~116°39′,北纬33°42′~34°18′,属暖温带半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30℃。地貌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在31.9米,区内地表水系发达,共有沟河26条,其中王引河、沱河、浍河、包河为境内四大河流,属淮河流域洪泽湖水系。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物产,全市耕地面积178万亩,盛产80多种农业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种植最为集中。粮食总产达61.26万吨,肉类总产达7.02万吨,蛋产量达4.33万吨,已建成以11万亩速生林为代表的十大特色经济区。永城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小麦优质商品粮基地市、国家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市、国家粮棉生产百强市、全国秸秆养牛(羊)基地市、全国科普示范市、河南省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承担国家和省、市大型农业科研项目20多项。
   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永城的农耕文明,勤劳的永城人民打造了全国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永城是国家、省小麦优良品种生产基地,年产小麦6—8亿公斤,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夏粮生产连续十年增产增收。粮食高产创建带动战略是永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地位不动摇的重要举措。在创建过程中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良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病虫防治“六个统一”,强化创建实效。
   2011年,永城建成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面积10万亩,平均亩产600.4公斤。全市171万亩小麦平均单产497.8公斤,夏粮总产达到17亿斤以上。
   2012年,永城建成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面积10万亩,平均亩产605.03公斤。全市171万亩小麦平均单产502.3公斤,夏粮总产达到17.18亿斤。
  2013年,永城建成小麦高产创建区面积30万亩,其中核心示范方10万亩。10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折实产605.03公斤。全市17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03.4公斤,夏粮总产达到17.62亿斤。
   一组组数字说明了永城的粮食产量。目前,永城已连续八次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
  
  良种良法增产 科技投入增效
   “郑麦7698高产特性好,它是国家农业部向全国推荐的优质面包和优质面条小麦品种,商品特性好,容重高、出粉率高,所以面粉加工企业都喜爱这个品种。郑麦7698符合永城对小麦品种的需求,非常适合‘中国面粉城’—永城的大面积种植。”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博士许为钢在谈到小麦优良品种为何和永城结缘时这样说道。
   郑麦7698、周麦16、周麦22、众麦1号、矮抗58……在永城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内种植的都是这些小麦优良品种,河南省农科院和永城的院市合作让小麦良种与“中国面粉城”喜结良缘。省农科院提供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在永城项目区内进行繁育推广、示范种植,让永城的流转田成了院市合作的试验田,成了发挥良种供应、配方施肥、技术指导“集合效应”的高产田,成了“中国面粉城”的原料供应田。
   蔬菜种植技术课、果树管理方法课、土地流转流程课……永城市农广校的“实用课堂”可以集中培训全市29个乡镇的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农技推广服务车作为“流动课堂”,走乡串镇广播当前农作物管理要点,发放技术明白纸;120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办“田间课堂”为农民面对面授课;电视讲座、手机短信、24小时电话联系,农民通过“空中课堂”可以随时咨询农技人员管理方法、种植技术。永城“四个课堂”建设,为培育新型农民、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织就了“天罗地网”。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一喷三防”作业、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技术……最新的科学种田方法通过农技推广体系传送到农民手中。2013年,永城“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让12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直接受益,“阳光工程”培训让5000人接受了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永城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区域站建设项目已经省发改委、省农业厅批复,全市17个区域站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农作物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24小时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值班站岗,通过监测系统的可视平台,农技人员可随时掌握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动态及生长环境;一管多枪式高效喷雾机,一根药管,多个药物喷头,可允许四个人同时作业;植保无人机,施药省工、省时、省力,用药量少,三五分钟就完成了一亩小麦的喷防作业;一辆药罐车装载五吨药液,可以供应5部高效喷雾机喷防作业,药液集中配置,与喷雾机协调配合,可提高防治效果。这些新发明、新机械在永城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打破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让永城农业走向了规模化、现代化。
   玉米联合收获机、红薯收获机、大型多功能免耕施肥播种机……大中小型农业机械成了推动永城农业发展进程的引擎。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057台,小型拖拉机4347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901台,玉米联合收获机404台,秸秆还田机1836台,旋耕机3831台,深松机229台,农机户达到7.43万户,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面粉产业集聚 “白色经济”领航
   1997年,它是永城薛湖一家默默无闻的小面粉加工厂。2003年,它建成了永城市北部第一个最大、最先进的日产200吨的面粉加工生产线。2009年,它建成了占地50余亩,日产600吨,年可实现产值1.6亿元和可实现利税300多万元的专业面粉生产线。2012年,它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科技研发、房地产开发、农业综合项目开发于一体,下辖9家分公司,拥有员工1500人,总注册资金1.26亿元,固定资产总额3.6亿元,年产面粉90万吨、挂面1万吨,年产值20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的大型集团公司。它就是河南三顺面粉集团。河南三顺面粉集团的发展,展示了一家面粉作坊成长为面粉集团的历程,也展示了“中国面粉城”——永城的面粉产业发展历程。
   永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业小县,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成长为一个农业大市,又由一个农业大市蜕变成了“中国面粉城”。2005年,永城的面粉加工企业全部是低档次中小型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大规模、多产业、高效能发展的企业集团,成为全国知名的面粉领军企业。2005年以前,永城面粉企业仅以加工面粉、饲料为主,产品种类单一。现在不仅生产普通面粉,而且大量生产高筋特精粉、馒头专用粉、油条专用粉、面条专用粉、水饺专用粉、富硒粉等系列面粉以及馒头、面条、小麦胚等各类面制品和高档营养保健品。
   目前,永城拥有面粉加工企业142家,面粉年设计加工能力达30亿公斤。通过资源整合,永城将全市142家面粉企业整合为河南汇丰、河南华星、河南三顺、河南远征、河南金源“五家大型面粉集团”,“五大面粉集团”注册资金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日加工规模1.4万吨,年产值超60亿元。为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目前永城已完成了“五大面粉集团”申报三级产业化集群和“华星集团”申报二级产业化集群及集群认定准备工作。根据豫农产业办〔2013〕11号文件要求,培育发展了初具雏形的永城市华星面粉食品产业化集群、永城市永新面品产业化集群、永城市汇丰面品产业化集群、永城市三顺面品产业化集群、永城市金源面品产业化集群、永城市永恒肉食品产业化集群、永城市中州纺织产业化集群等七个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