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10月22日] -- 今日永城 -- 版次:[A12]

绘美丽乡村蓝图展永城社区魅力

饱含汉风汉韵的旅游小镇、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地中海风情的宜居住宅、蕴含豫东特色的农家小院……游走在永城各个乡镇的新型农村社区之间,看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水墨画,展现的是永城社区的无穷魅力。
  
  结合实际 规划布局
   永城地下储煤面积1216平方公里,储量52.5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煤炭开采的同时带来了土地沉陷,一些村庄出现了土地大面积沉陷,矿区内外环境差异大、不协调。同时,农民外出务工造成村庄空置、旅游景区需要保护开发、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亟需规划等问题扼住了永城农村发展的喉咙。
   为破解难题,2009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永城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围绕采煤沉陷区安置地、工矿区所在地、乡镇政府驻地、旅游景点所在地、一般村村庄整合建设中心村“五大重点”,实行政府主导、农民理事、工农共建、城乡联动、政策激励“五大机制”,将全市732个行政村、3671个自然村统筹规划为100个新型农村社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运作,从群众意愿出发,建设群众愿意住、住得起、留得住的新型农村社区。
  
  社区建设 日新月异
   马头墙、小青瓦,白墙灰瓦、典雅大方,典型的徽派建筑,一楼有储藏室、停车位,楼顶有小花园、太阳能,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这就是刘河镇的中心社区。对于这里的社区居民来说,他们从危房搬进了现代化的社区,改变的是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于刘河镇党委书记刘道存来说,改变的是城镇面貌和发展方向,他正在思考今后怎样依靠社区特色发展旅游。这就是永城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缩影。
   经过几年的规划设计、建设推进,目前永城已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78个,完成建筑面积1366万平方米。其中,29个乡镇政府驻地的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8个工矿区所在地的社区建设已经完成,16个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的社区正在加紧建设,2个旅游景点所在地的社区已基本建成,全市一般村庄整合并点建设的中心村已有18个形成规模。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全市共完成配建新型社区服务中心27个、社区广场31个、社区学校(含幼儿园)36所、自来水厂14个、污水处理厂8个、安装路灯3620盏,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
  
  分类建设 特色鲜明
   侯岭乡荷花社区建设标准高,群众宜居宜业,既实现了群众的集中安置,又解决了产业集聚区的土地问题,这是永城的新型社区。酂城镇酂东社区将乡镇政府驻地与旅游景区整体规划、巧妙融合,这是永城的新型农村社区。芒山镇朱厂村是一座典型的豫东农家小院村落,依托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家家户户发展优质苹果种植,这是永城的美丽乡村。
   2013年,在保持原有建设方向不变的基础上,永城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美丽乡村“三个层次”进行建设。城市规划区、近郊区、产业集聚区、工矿所在地,按照城市的标准建设新型社区,使其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阵地。乡镇政府驻地、旅游景点所在地、采煤沉陷区安置地和群众热情高的一般村,按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就近就地吸纳、集聚农村人口,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就地实现人口城镇化。对于有明显特色产业,或有明显文化特色,或有明显历史遗存的一般村,发挥优势,挖掘潜力,规划建设特色乡村,打造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