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10月22日]
-- 今日永城 --
版次:[A14]
基实奠定千秋业 柱正撑起万载梁
——永城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薛亚萍
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从昔日的“煤城”到今天以煤化工、装备制造、铝精深加工、食品工业、钢铁制造为主导的新型能源工业城市,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工业发展,财力就上不去,又谈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何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没有工业发展,人气就聚不起来,城市建设得再好也会变成死气沉沉、缺乏活力的“空城”;没有工业发展,地方经济疲软,如何吸纳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百强晋位”、“富民强市”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一片片工厂横空出世、一条条通衢大道向八方延伸、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永城工业,从弱到强,由小到大,从一个工业弱市到一个工业强市,一步步走向辉煌。实践同样告诉我们:要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跨越,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依托优势资源,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工业强则永城强!
理清思路 抢抓机遇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近年来,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审时度势,进一步完善永城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继续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优做强战略支撑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努力构建集约化、集聚化、清洁化、可持续的现代工业体系,把永城打造成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河南省重要工业基地。
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松劲,激情创业不止步,在解放思想中拓宽思路,在扩大开放中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改善民生不懈怠,在真情为民中凝聚人心,在加快发展中构建和谐。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民生大幅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崭新局面。依托资源优势,我市工业迅速崛起,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家,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13家,小型企业81家。已形成以煤化工、装备制造、铝精深加工、食品工业、钢铁制造为主导,建材、电力、酿酒、轻纺、化工、皮革、羽绒等10多个行业同步发展的工业框架,工业产品1000余种,年产值700亿元。目前,我市注重把发展新型能源工业作为整个工业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强力推进工业进程,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构建了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主导产业为载体,骨干项目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突出重点 创新方法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永城地处河南东大门、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节点和“东引西进”桥头堡的特殊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委托招商,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的产业对接,积极承接一批符合我市资源特点、关联度大、成长性强、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作用,完善政策服务体系,积极承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整体转移。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了“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坚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招大引强、培育主导”为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项目落地有新进展。1—9月份,全市新建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45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3亿元以上项目7个、1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8个。1至8月份,在省商务厅通报的省直管试点县(市)引进省外资金完成目标任务排序中,永城市位居第3位。
签约是银,落地是金。对于已签约及落地项目,实行市领导分包责任制,一个项目由一名市级领导任指挥长,一名科级干部任首席服务官,成立项目指挥部。在服务方式上采取“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全程跟踪,代为企业办理各项手续和证照,不让企业与职能部门打交道,不让企业与老百姓打交道,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
截至目前,已落地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分别是:投资15亿元的博得铝业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中录电缆项目,投资46亿元的年产40万吨醋酸项目,投资18亿元的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投资14.5亿元的顺和煤矿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中国重汽陆霸汽车项目,投资10亿元的磁铁矿项目,投资l6亿元的亿丰商业综合体项目,投资12亿元的欧蓓莎家居建材生活广场项目,投资10.5亿元的金博大文化广场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个,分别是:先帅新天地、小麦富硒多大食品、LED灯生产等项目。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7个,分别是:中驰龙结晶铜管、预脱盐水处理、盈和机械装备物流园、春雨汽车商贸中心、神州快速电梯生产、福鼎森食品、升龙食品等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5个,分别是:新尚能高低压电器设备、香港天铭服饰、坤晓矿山机械、恒达服饰研发中心、麦客多休闲食品、鑫祥丰食品产业园、彬光机电、神润复合肥、金顺和食品、蕾薇食品、圣龙药械、美可食品、上海星沙玻璃、天联报废汽车拆解等项目。
转变职能 筑巢引凤着力营造投资兴业的良好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持续的竞争力。今年以来,永城市在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落地的同时,不断优化环境,打造软环境高地,推动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一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环境整治年”活动,重点治理办事“五难”、涉企“四乱”、公路“三乱”、社会“五霸”和公务人员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吃拿卡要报等突出问题。二是优化政务环境。严格落实限时办结、联审联批、首问负责、“办事零障碍”等制度,完善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拍卖等监管措施。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端正执法理念,强化执法监管,严肃处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扰民、执法牟利”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四是优化信用环境。弘扬信用文化,打造信用品牌,提高政府公信度和企业、个人的信誉度。
今天,永城工业旌旗猎猎,号角嘹亮: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提升”,推进新型工业化。
——着力培大育强。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高位嫁接、改制上市和创建品牌等方式扩大规模,做大做强。
——着力壮大产业集群。抓住国家推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商丘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重大机遇,突出转移提升、突出板块承接,做强煤化工、铝精深加工、面粉食品、装备制造、钢铁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链式扩张和集群式壮大。
——着力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引进核心技术和高精尖装备,做优面粉、皮革、纺织等传统产业,尽快“脱胎换骨”,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做大高成长性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提高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科源电子铝箔、智能电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着力经济运行调节。加强企业运行分析和预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健全重点企业煤、电、油、气、运的协调服务和保障机制,确保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在永城这片生机勃勃的发展热土上,希望在不断孕育、滋长、蔓延,这种希望如蓬勃的朝阳,照亮了每一位永城儿女的心灵,激起人们的万丈豪情。
扬帆进击千万里,迎风搏浪立潮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城工业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从昔日的“煤城”到今天以煤化工、装备制造、铝精深加工、食品工业、钢铁制造为主导的新型能源工业城市,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工业发展,财力就上不去,又谈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何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没有工业发展,人气就聚不起来,城市建设得再好也会变成死气沉沉、缺乏活力的“空城”;没有工业发展,地方经济疲软,如何吸纳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百强晋位”、“富民强市”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一片片工厂横空出世、一条条通衢大道向八方延伸、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永城工业,从弱到强,由小到大,从一个工业弱市到一个工业强市,一步步走向辉煌。实践同样告诉我们:要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跨越,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依托优势资源,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工业强则永城强!
理清思路 抢抓机遇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近年来,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审时度势,进一步完善永城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继续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优做强战略支撑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努力构建集约化、集聚化、清洁化、可持续的现代工业体系,把永城打造成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河南省重要工业基地。
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松劲,激情创业不止步,在解放思想中拓宽思路,在扩大开放中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改善民生不懈怠,在真情为民中凝聚人心,在加快发展中构建和谐。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民生大幅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崭新局面。依托资源优势,我市工业迅速崛起,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家,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13家,小型企业81家。已形成以煤化工、装备制造、铝精深加工、食品工业、钢铁制造为主导,建材、电力、酿酒、轻纺、化工、皮革、羽绒等10多个行业同步发展的工业框架,工业产品1000余种,年产值700亿元。目前,我市注重把发展新型能源工业作为整个工业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强力推进工业进程,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构建了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主导产业为载体,骨干项目为支撑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突出重点 创新方法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永城地处河南东大门、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节点和“东引西进”桥头堡的特殊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委托招商,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的产业对接,积极承接一批符合我市资源特点、关联度大、成长性强、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作用,完善政策服务体系,积极承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整体转移。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了“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坚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招大引强、培育主导”为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项目落地有新进展。1—9月份,全市新建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45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3亿元以上项目7个、1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8个。1至8月份,在省商务厅通报的省直管试点县(市)引进省外资金完成目标任务排序中,永城市位居第3位。
签约是银,落地是金。对于已签约及落地项目,实行市领导分包责任制,一个项目由一名市级领导任指挥长,一名科级干部任首席服务官,成立项目指挥部。在服务方式上采取“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全程跟踪,代为企业办理各项手续和证照,不让企业与职能部门打交道,不让企业与老百姓打交道,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
截至目前,已落地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分别是:投资15亿元的博得铝业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中录电缆项目,投资46亿元的年产40万吨醋酸项目,投资18亿元的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投资14.5亿元的顺和煤矿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中国重汽陆霸汽车项目,投资10亿元的磁铁矿项目,投资l6亿元的亿丰商业综合体项目,投资12亿元的欧蓓莎家居建材生活广场项目,投资10.5亿元的金博大文化广场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个,分别是:先帅新天地、小麦富硒多大食品、LED灯生产等项目。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7个,分别是:中驰龙结晶铜管、预脱盐水处理、盈和机械装备物流园、春雨汽车商贸中心、神州快速电梯生产、福鼎森食品、升龙食品等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5个,分别是:新尚能高低压电器设备、香港天铭服饰、坤晓矿山机械、恒达服饰研发中心、麦客多休闲食品、鑫祥丰食品产业园、彬光机电、神润复合肥、金顺和食品、蕾薇食品、圣龙药械、美可食品、上海星沙玻璃、天联报废汽车拆解等项目。
转变职能 筑巢引凤着力营造投资兴业的良好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持续的竞争力。今年以来,永城市在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落地的同时,不断优化环境,打造软环境高地,推动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一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环境整治年”活动,重点治理办事“五难”、涉企“四乱”、公路“三乱”、社会“五霸”和公务人员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吃拿卡要报等突出问题。二是优化政务环境。严格落实限时办结、联审联批、首问负责、“办事零障碍”等制度,完善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拍卖等监管措施。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端正执法理念,强化执法监管,严肃处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扰民、执法牟利”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四是优化信用环境。弘扬信用文化,打造信用品牌,提高政府公信度和企业、个人的信誉度。
今天,永城工业旌旗猎猎,号角嘹亮: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提升”,推进新型工业化。
——着力培大育强。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高位嫁接、改制上市和创建品牌等方式扩大规模,做大做强。
——着力壮大产业集群。抓住国家推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商丘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重大机遇,突出转移提升、突出板块承接,做强煤化工、铝精深加工、面粉食品、装备制造、钢铁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链式扩张和集群式壮大。
——着力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引进核心技术和高精尖装备,做优面粉、皮革、纺织等传统产业,尽快“脱胎换骨”,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做大高成长性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提高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科源电子铝箔、智能电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着力经济运行调节。加强企业运行分析和预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健全重点企业煤、电、油、气、运的协调服务和保障机制,确保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在永城这片生机勃勃的发展热土上,希望在不断孕育、滋长、蔓延,这种希望如蓬勃的朝阳,照亮了每一位永城儿女的心灵,激起人们的万丈豪情。
扬帆进击千万里,迎风搏浪立潮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城工业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