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
本报记者 杜美玉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或者先天发育不全,或者后天生病,致使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健康成长。
在永城,有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永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这些“特殊孩子”提供了一个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求学机会,给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10月12日,记者走进这所学校,采访了该校弱智班数学老师王文慧,近距离感受她对“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
采取补偿式教育教学模式
弱智儿童与正常孩子在学习能力方面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独立思考,因此他们的每个代课老师都是班主任。
“我作为数学老师,不仅仅会教孩子们数学,还会教他们唱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知识。比如,我教数字3的时候,我会在黑板上画3只小白兔,这时候,有些孩子就开始唱起‘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对于不会唱这首歌的孩子,我就会先把这首儿歌教给他们,让他们通过儿歌学习数字3。”王文慧告诉记者。
“另外,当我讲到数字3的应用时,我会问他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了哪几件家务,然后他们就会情绪高涨地说出自己在家里做的事情,我会对那些说出帮家人做了3件事的孩子提出表扬,以此来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从而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采访中,王文慧继续对记者说。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每个弱智儿童面对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王文慧会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补偿式教育方式。“在教学中,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周边环境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或者被父母抛弃,我们就会多给他一些鼓励。而对于那些被家长溺爱的孩子,我们就对他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做到心中有他人,懂得关心他人。”王文慧说。
她们是老师,更是“妈妈”“保姆”“医生”
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不但要给孩子们传授各种知识,还要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
“我们班有13名弱智儿童,虽然他们年龄都在10岁以上,但是智商却相当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我们每天除了教他们学习各种知识之外,还要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如何洗脸、刷牙、吃饭、走路等各种日常生活技能。同时,对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孩子,还要帮他们系鞋带、扣扣子。”说到这里,王文慧眼里流露出满满的关怀。
一个孩子,一个天使;一个孩子,一个未来;一个孩子,一个梦想。王文慧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始终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信念,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这群孩子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都遭遇过别人的冷眼,心灵上受过创伤,致使他们很不自信。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们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以此拉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王文慧告诉记者。
“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妈妈’‘保姆’‘医生’。平常上课时,我们是老师,‘妈妈’‘保姆’,当孩子生病时,我们立刻变成‘医生’。”提及对孩子们的教育,王文慧这样说道。有一次,王文慧正在班里上课,突然发现有一个孩子发烧,王文慧就立即带他去卫生员老师那里量体温、拿药,经过两天的治疗,孩子的高烧才退。王文慧就是这样用真心、爱心浇灌着这群“特殊的孩子”。
“为了满足更多有缺陷儿童的求学愿望,我们学校在做好班级式教学的同时,还以送教下乡,送教到户、到人的方式让更多有缺陷的儿童接受学校教育,为更多家庭减轻负担,也让有缺陷的儿童和正常人一样进入社会享受平等生活的机会。同时,也希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歧视、冷落有缺陷的人,把更多的关心和关爱给予我们身边这些‘特殊的人’。”王文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