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6月24日] -- 今日永城 -- 版次:[A1]

踏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

——访侯岭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新生
  

本报记者 孙海峰
  侯岭街道是我市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地,也是我市化工、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3+1”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服务好、发展好、保障好项目建设,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侯岭撤乡设立街道后,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谋划未来,持续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日前,侯岭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新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侯岭撤乡设立街道,是我市城市建设日趋规范发展的需求,是我市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举措,更是侯岭6万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黄新生说,侯岭街道的设立将对推动街道城市化、加快现代化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新生表示,成立街道后,虽然名称变了,地域划分了,行政村数量减少了,但工作思路不变,发展远景不变,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任重道远。侯岭街道决心按照年初制定的推进乡村振兴“12345”总体思路,牢牢把握当前发展新机遇,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勤奋工作,不负重任,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向更高发展,为打造“美丽幸福新侯岭”而不懈奋斗。
  以新担当打造投资“洼地”。如何借助产业集聚区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侯岭街道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黄新生说,全体党员干部要把项目投资作为助推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一并谋划、同步推进,着力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全方位提升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努力以有效投资赋能产业转型发展。
  以新气象打造服务“高地”。只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引来众多的投资者。黄新生表示,要对标对表,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视为生产力,视为高质量发展“生命线”,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质行动,落实项目首席服务官、领导分包、全程代办等措施,拿出“硬实招”,打好“服务牌”,以优质服务推进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同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实践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全力为产业集聚区发展保驾护航。
  以新状态打造发展“福地”。发展最终要惠及民众,发展成效最终要民众检验。黄新生说,要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法依规、高效高质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实现“和谐征迁、幸福安置”,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更加深入了解群众心声,掌握百姓动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爱民的情怀,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真正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侯岭街道将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不负市委重托,不负百姓期盼,全面优化环境,放大自身优势,扬起产业龙头,夯实项目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把行政区划调整的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切实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黄新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