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实干争先挑大梁 跑出发展加速度
瑞柏新材料乙醇联合装置试生产成功。
文/图记者王多
塔夫曼重工(永城)生产的纯电动全驱动矿用车填补了国际空白;瑞柏新材料生产的醋酸甲酯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是全球单打冠军产品;电子铝箔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闽源钢铁集团年产值破百亿……
“十四五”以来,我市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重点产业链群为抓手、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支撑,构建了化工、装备制造、面粉食品、先进金属材料等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永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近日,在中煤永城综合能源基地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打桩机、吊车、挖掘机分区施工,项目主体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据中煤永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刘鹏飞介绍,中煤永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75亿元,建设2×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300万新能源,同步配套建设180万千瓦时共享储能电站、1座500千伏汇集站及配套线路,以及永城市范围内增量配电网项目,打造成5千兆瓦级风光火储配“多能互补”新型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谋项目就是谋发展。“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集中力量重点推动中煤永城综合能源基地、闽源钢铁集团产能减量置换装备升级等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快建设、早竣工、早达效,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主导产业链式发展
在经开区化工园区,管网纵横交织、井然有序,大型罐体林立、排列整齐,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正源源不断地将基础原料加工为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
“我们总体规划21种产品,139万吨产能。截至目前,总体的开工率达到85%以上、投资80%以上。集团公司拥有700多家海外客户,5000多家国内客户,产品远销 80多个国家和地区。”瑞柏新材料常务副总侯晓强说。
我市秉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依托年产161万吨基础化工生产能力,持续拉长煤炭—合成气—甲醇、二甲醚、醋酸、乙二醇—医用材料、可降解塑料、电池电解液产业链,形成了“邻居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区就有产业链”的化工产业生态圈。
装备制造产业已具备门类比较齐全的矿用机械装备和特种设备产业体系,引入5G、自动化等技术,不断提升产业层次;食品产业依托全国小麦粉知名品牌示范区金字招牌和永城得天独厚的富硒小麦粉资源优势,延链补链,实现了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的华丽蝶变;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已具备年产400万吨的优质建筑材料生产能力和64万吨铝精深加工能力,主导产业链式发展势头强劲。
智能装备助企升级
走进盛大印刷生产车间,智能化场景随处可见,AI能耗优化系统实时调整生产参数,自动化生产设备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综合调度管理系统则实现了从生产到终端用户的全程数据贯通。
该企业依靠智能化互联和5G网络技术改造为契机,成立专职研发部门,以市场需求和生产智能化为导向,进一步加快了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新、数据上云的步伐,全面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工作,公司的软件研发团队自主完成了涵盖接单、排产、采购、下单、生产、物流、销售、结算、售后评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商业印刷运营系统”,成了国内首家自主开发运营系统的商务印刷企业。
该企业的智能化发展只是我市助力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创新引领企业培育工程、政策引导、智能改造、典型引领等做法,积极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在化工、装备制造、面粉食品、先进金属材料等重点行业加快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主导产业向更高能级跃升,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