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9月24日] -- 今日永城 -- 版次:[A2]

积极应对阴雨天气 持续抓好秋粮管理

——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指导秋粮后期生产
  

文/图记者张朋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右)指导种粮大户开展秋粮管理。
  秋雨蒙蒙,凉风习习。9月22日下午,在新桥镇侯楼村地头,一群人格外忙碌——他们是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顶着小雨、踩着烂泥,把科学的秋粮后期管理技术送到农户手中,为今年的秋粮稳产增产保驾护航。
  当下,侯楼村种粮大户侯越平的千亩玉米田已渐渐褪去青涩的翠绿,丰收就在眼前。“籽粒胚乳呈蜡质状,指甲按压籽粒形成凹痕但无汁液渗出,距完熟期还得十多天。”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韩海军在田间随机掰下几个玉米穗细致观察,耐心地跟侯越平讲解玉米长势情况,“玉米仍处于灌浆状态,不要急着早收,待乳线完全消失,籽粒底部出现黑色,千粒重才能达到最高峰。”
  今年,侯越平采用了玉米种植新技术,玉米管理得当,抗旱防涝有力,目前整体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量较往年明显减少。但因近期降雨频繁、光照较少,他种的玉米按播期算,往年同期基本可以收获,今年却预计延迟至10月上旬。
  “农田基本没有积水,但土壤过于湿润,田间渍害风险持续加剧。”玉米田内,韩海军仔细查看玉米穗粒、作物根茎,耐心调查苗情、指导农户。他介绍,当前全市玉米多处于蜡熟期,该期玉米的水分需求较少,但全市近来降雨偏多、雨量偏大、光照不足,农田土壤透气性变差,根系缺氧问题突出,要及时采取各种排涝降渍措施,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对玉米灌浆带来影响以及病虫害的过重发生,避免影响玉米籽粒质量和整体产量。
  “要及时巡视田间,密切关注穗腐病、叶斑病等病虫害,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防治”;
  “低洼地块出现积水或湿度过大,一定要及时排涝降渍,增加土壤透气性”;
  “玉米完熟后,要及时开展农机作业,避免成熟作物继续留在田间,增加倒伏、发芽和霉变的风险”;
  ……
  尽管衣服已被雨水浸湿,韩海军的讲解却没有一丝马虎。侯越平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点头。“下雨天专家还专门跑到地里来教我们,真的太感谢了!”他感慨地说。
  近期,持续的阴雨天气为我市秋粮生产带来了挑战。临近秋收,频繁降雨易导致低洼农田积水,旱地作物根系早衰,已成熟作物不能及时收获晾晒,易发芽或霉变。同时,持续阴雨寡照会导致秋粮作物灌浆速度下降,不利于秋粮作物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据市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仍将以阴雨天气为主,这对秋粮的成熟、收获及晾晒造成了不利影响,秋收进度被迫延迟。
  为最大程度降低阴雨天气对秋粮生产的影响,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近来,市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的联动协作,组建技术指导小组,抽调农技专家深入乡村一线,聚焦排涝降渍、作物护根、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有序有力开展秋粮后期管理指导工作,持续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全力以赴应对阴雨天气影响,指导农民做好秋粮后期管理和秋收工作,努力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为全市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秋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刻不放松。经验证明,越到收获关口,越要警惕粮食生产风险的发生。“下一步,农民群众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抓住降水间隙,结合秋粮成熟度,适时开展收获,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韩海军说,秋粮收获后,若晾晒气象条件较差,应及时采取通风储存、烘干等措施,确保秋粮品质,以免损失收益。同时,要做好冬小麦备播工作,关注局部土壤偏湿对腾茬整地和小麦适期播种的影响,为来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