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10月22日] -- 今日永城 -- 版次:[A2]

侯岭:新思路 新活力 新跨越

□ 王朝良
   近年来,侯岭乡立足乡情,把握大局,准确定位,理清思路,坚持以全力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中心,以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手段,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借助优势,抓住机遇,拓展发展新空间
   该乡借助近城的区位优势,主动吸纳城市辐射,实现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全面整合与提升,从而促进全乡建设上台阶、管理上水平,取得发展上的优势;借助产业集聚区的优势,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产业集聚引导资源集聚,使其成为该乡居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发动机”,进一步增强侯岭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拓展侯岭的发展空间。
   观念一新天地宽。该乡紧紧抓住永煤集团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的机遇,把治理工程纳入侯岭乡总体规划建设,对产业集聚区东、西两侧的土地复垦实施综合治理,改善沉陷区的生态环境,切实解决沉陷区群众的就业、居住和增收等民生问题。通过复垦治理,让沉陷区群众得到了合理的补偿,住上了像城市一样的好房子,促使农民变成市民,并可以为其在务工、经商、服务等方面提供很多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了该乡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有效提升了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功能,拓展了城市空间,为侯岭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侯岭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搭建发展新平台,构筑侯岭发展新格局
   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搭建发展新平台。构筑侯岭发展新格局,已成为侯岭实现经济振兴、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服务优质化,营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企业环境;管理高效化,保证了产业集聚区内建设项目顺利施工;工作模式常态化,为项目建设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项目征地主体化,保证了项目建设用地和群众安居乐业。
   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该乡实现跨越发展的唯一选择。在发展上,该乡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让农民从土地资本化中获益致富,实现农业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乡已流转土地56000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70%,农户土地流转参与率达到80%以上。该乡涌现了永城东成公司、祥发种植合作社、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色农业种植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形成了红薯、葡萄、中药材、玉米等特色种植产业基地,实现了从以户为主的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的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传统农业种植向现代农业产业化转变,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机械化耕作水平,土地亩均收益比流转前翻了一番。该乡通过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参与土地经营,促使农民收入由单一的种养收入变为土地流转收益、劳务收益、租金分成等多种收入,达到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效果。二是加快村庄迁并,建设美丽幸福新村。该乡以新型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村庄迁并,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新型社区,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让群众真正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逐步形成了沿永宿路两侧、自西至东7个现代化社区,促进了人口向城镇聚集,居住向社区集中,项目向园区聚集,土地向规模集中。同时,依托新型社区建设,积极配套好水、电、路、医、学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居住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满足、农村现代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着力打造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美丽新侯岭。三是服务项目建设,强化“造血”功能。该乡将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充分利用永城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地这一区位优势,以产促城,以城促产,强化侯岭自身“造血”功能,推进侯岭经济社会大发展。该乡牢固树立“人人关心项目、人人为项目服务、人人都是项目投资环境”的大局意识,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适宜的投资环境和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提升优质高效“软”实力,打造招商引资“硬”环境,净化投资建设环境,着力把侯岭乡打造成政策的洼地、服务的高地、创业的宝地。
   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使侯岭乡成为招商引资的一方沃土,目前,各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总投资7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盈和机械装备产业物流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北京新尚能工程设备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蒙哥马利电梯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彬光机电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5000万包鲜湿面和30万吨营养粉项目等已经落地,将为侯岭乡经济建设创造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