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勇敢一点
□孙芬
晨光初露,我站在幼儿园门口,九月的阳光澄澈如洗。又是一年开学季,熟悉的场景如期上演:孩子们紧紧攥着家长的衣角,哭泣声此起彼伏;年轻父母们红着眼圈,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
“妈妈别走!”一个小男孩扑向母亲,眼泪鼻涕糊了满脸。母亲手足无措地站着,自己的眼眶早已通红。我快步上前,轻轻将小男孩揽入怀中:“让老师抱抱好不好?妈妈下午第一个来接你。”
隔着10年的时光长河,我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那个年轻的幼儿教师,抱着别人的孩子,耳朵却紧紧追随着隔壁教室儿子的哭声。没有婆婆、妈妈帮忙,我一个人把孩子带大,在他两岁零三个月时就带他来幼儿园。小六班与小七班仅一墙之隔,我在墙这边抱着别人的孩子,他在墙那边哭着要找妈妈。
“孙老师,这孩子一直哭……”新来的老师有些无措地看着我。我微笑着拍拍她的肩:“都会好的。十年前,我的孩子在隔壁教室哭,我就在这里抱着别人的孩子掉眼泪。”
记得那个最难熬的中午,我趁着孩子们午睡,悄悄走到那堵墙边。把耳朵贴在冰凉的墙面上,竟然真的听到了儿子细微的抽泣声。我的心像被什么揪紧了,却还要强打精神安抚身边不安的孩子。就在那时,我忽然明白:这堵墙隔开的是空间,却隔不开母爱。我在墙这边爱着别人的孩子,墙那边的老师也在爱着我的孩子。
“后来呢?”年轻老师好奇地问。
我望向窗外,九月的槐树正撑开郁郁葱葱的华盖。“后来啊,孩子们都长大了。我儿子现在上初中了,每天早上出门前还会给我一个拥抱。”那个曾经哭得撕心裂肺的小男孩,如今已经可以独自骑车上下学了。
那位焦虑的母亲还站在门口张望。我走过去,轻声说:“放心吧,孩子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我指着那堵白色的墙,“我孩子小时候就在隔壁教室,我在这边工作。开始觉得煎熬,后来才发现,这正是成长最美的样子——我们都在学习如何好好地分离。”
午休时分,我再次走到那堵墙边。十年光阴荏苒,墙面虽然重新粉刷过,但依然矗立在两个教室之间。我把手掌贴在墙上,感受到时光的温度。墙这边,小班的宝贝们已经停止了哭泣,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墙那边,老师们正轻声哼着温暖的摇篮曲。
突然间我明白,这堵墙就像成长的隐喻。我们总要学会隔着一些什么去爱,学会在分离中依然相信相聚。每个父母都是这样一路走来,每个孩子都是在这样的隔墙中长大。
放学时分,家长们早早等候在门口。那个哭成泪人的小男孩第一个冲出来,扑向妈妈:“妈妈,我在幼儿园吃了鸡蛋,还喝了牛奶!”母亲蹲下身紧紧抱住孩子,眼泪再次涌出,但这次是喜悦的泪。
我站在夕阳的余晖里,看着一个个孩子欢快地奔向父母的怀抱。想起儿子今天早上出门时说的话:“妈妈,你现在是不是又要去安慰那些不放心的家长了?告诉他们要勇敢一点哦!”
是的,我想告诉每一位家长:请勇敢一点。孩子们的适应能力超乎想象,分离焦虑终会过去,而成长的美好正在前方等待。就像那堵墙,它看似分隔,实则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连接着爱与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相信——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爱的力量,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长出属于自己的坚强翅膀,最终翱翔于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