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寻亲80年终圆梦
豫鲁同携手 英魂归故里
我市志愿者助力烈属寻亲
图一:我市宝贝回家志愿者与烈士家人合影留念。
图二:烈士侄子刘金岭擦拭烈士英名。
文/图 记者 张 朋
跨越80年的等待,一瓶故乡酒,一捧阳信土,终于散落在了张景一烈士的英名前。
9月24日上午,在我市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公墓,“张敬一”烈士迎来祭奠的亲人。来自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张景一烈士亲人,终于用家乡的水土告慰了长眠于此的英烈。
张景一烈士,1927年生,1945年新婚后入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6日在淮海战役鲁楼阻击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生前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87团1连副班长,后安葬在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公墓。因烈士离家后未与家中联系,且在军中姓名记载为“张敬一”,一直无法联系到亲属。在阳信老家,张景一 1956年被追认为烈士,烈士证上记载“失踪”。
“大伯,您当年参军时才18岁,姥爷、姥娘念了您大半辈子,临去世也没见上您一眼,今天我们终于找到您了!”烈士公墓花岗岩烈士名录墙第135页,烈士侄子刘金岭用纸巾沾着家乡酒擦拭着张景一烈士的英名,泣不成声,泪如泉涌。
一别不复相见。年仅18岁的张景一参军后便杳无音讯,全家人焦急等待,只能从1949年后返乡的军人口中得知断断续续的消息……有说张景一牺牲于济南战役,有说牺牲于淮海战役,有说随军南下后失踪……全家人极其悲痛,但只能默默接受了这个事实,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将烈士遗骨迎回家乡安葬。然而,由于当时信息闭塞,全然不知烈士何时牺牲、何地长眠。
“失踪”二字始终沉甸甸地压在烈士家人的心头上。时光流逝,一晃几十年过去,烈士的父亲、母亲、姐姐、妹妹和一众侄辈到过许多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寻找,也四处打听有关烈士的消息,终未如愿,烈士的父母及妹妹均带着遗憾相继去世。
浩气长存昭日月,红色精神代代传。烈士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人们没有忘记他们。各方协力开展一场“红色使命”的接力,为烈士寻名、寻墓、寻亲,让无名烈士“有名”,让更多英烈“回家”。
今年9月中旬,刘金岭老人在网络平台上关注到山东宝贝回家志愿者“清风明月”发布的“为烈士寻根”相关信息,随即向其求助。经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多方查询分析,成功查到了永城市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公墓山东阳信籍“张敬一”烈士的名字,为寻亲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协会将信息反馈给永城后,我们与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取得联系,双方论证后认为,‘张敬一’烈士就是张景一烈士。”我市宝贝回家志愿者陈远风等一行今年已成功为8位英烈寻亲,他于9月18日与刘金岭老人取得联系,亲人们才知道烈士是在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中牺牲的,现长眠于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公墓。此时,距烈士离家已过去整整80年!
家乡水土,告慰英灵。刘金岭等一众烈士侄辈将一瓶故乡酒轻轻洒落在烈士英名下,将一捧烈士出生成长地的黄土小心撒在前面的草坪上,并按照家乡习俗就地捧起数抔浸染烈士精魂的泥土,返乡后撒于烈士父母坟上,告慰亲人,迎回英魂。然后,含着泪水默哀并三叩首,喃喃地念叨:“大伯,今天我们带您回家了。”
英烈从未被遗忘。80年的隔世凝望,历尽波折,终得寻回。